身為一位精通骨骼肌肉系統的大師,相信我們都聽過上、下交叉症候群(Upper/Lower
Cross Syndrome)這套對於肌肉骨骼系統失衡的假說,但應該鮮少人知道,提出這個假設的,正是本次應邀來台的的著名捷克神經科學家★Janda大師☆ (小編OS:不就典型的歌紅人不紅嗎?誤)。
青少年時Janda曾罹患過一種特殊的神經肌肉疾患-小兒麻痺症(polio),肉體上的局限與不便,加深了Janda對醫學的興趣,並在他23歲那年出版了第一本著作(好像是本關於肌肉測試的作品)。結合自身的經驗與生活中對病友的觀察,Janda他發現到這些由於小兒麻痺症影響到神經肌肉控制能力的患者,他們和下背痛的病人一樣,都無法良好控制自己的臀部肌群。以此做為發想,Janda投入了”動態神經肌肉控制”的研究之中,並發現到肌肉收縮時動作品質、收縮型態與時序的重要性。
青少年時Janda曾罹患過一種特殊的神經肌肉疾患-小兒麻痺症(polio),肉體上的局限與不便,加深了Janda對醫學的興趣,並在他23歲那年出版了第一本著作(好像是本關於肌肉測試的作品)。結合自身的經驗與生活中對病友的觀察,Janda他發現到這些由於小兒麻痺症影響到神經肌肉控制能力的患者,他們和下背痛的病人一樣,都無法良好控制自己的臀部肌群。以此做為發想,Janda投入了”動態神經肌肉控制”的研究之中,並發現到肌肉收縮時動作品質、收縮型態與時序的重要性。
不久前,小妹很榮幸參與了Janda直系弟子_Clare Frank對Janda的評估以及治療觀念的概述,簡單來說有幾個大重點:
1.
結構和功能性
2.
神經動作系統
3.
屈肌/伸肌系統.
4.
交叉症候群
5.
診療觀點
1.
結構和功能性
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
膝蓋好痛唷
巴拉巴拉
但是做了X光、MRI結構上也沒有問題啊!怎會有疼痛呢 Janda就開始去尋找啦,他發現到人體關節、肌肉骨骼結構就像電腦的硬體一樣,而功能性(有很大一塊來自於神經肌肉控制)像驅動程式一樣,當電腦中毒,軟體受損,主機就跑很慢或是有些功能運作起來很想砸下去。
舉例來說 姿勢不良或是運動錯誤造成了動作鍊、代償、適應性結構等改變(訊號錯誤輸入)-> 臀肌功能不佳 髖關節失去臀肌穩定後在動作時不斷被帶往內轉(內部神經肌肉整合出問題) ->膝關節排列不佳,增加膝關節壓力(生物力學結構改變) -> 膝蓋疼痛、發炎(生理、病理機轉發生)
舉例來說 姿勢不良或是運動錯誤造成了動作鍊、代償、適應性結構等改變(訊號錯誤輸入)-> 臀肌功能不佳 髖關節失去臀肌穩定後在動作時不斷被帶往內轉(內部神經肌肉整合出問題) ->膝關節排列不佳,增加膝關節壓力(生物力學結構改變) -> 膝蓋疼痛、發炎(生理、病理機轉發生)
急性受傷當然要做緊急處理,但是慢性的疼痛問題,常伴隨動作控制的障礙,這才是造成慢性疼痛的主因
2.
動作控制系統
像剛剛提到的,慢性疼痛在診斷中常常結構上是正常的,那問題出在哪呢?就是出在你的腦袋啦!(以後要記得跟病人講,是你的腦袋業障重啊!) 肌肉骨骼和中樞神經系統是相互依賴的。 Janda說:要達到完整的功能,這兩種解剖系統是分不開的。
舉例來說:當腳踝扭傷時,因為腫脹、疼痛 ->
給大腦不正確的本體感覺輸入 -> 為了避痛,動作代償而不自知 -> 久了造成疼痛
3.
屈肌/伸肌系統.
其實Janda是將屈肌/伸肌系統分為張力型/姿勢型系統,但在描述上以屈/伸肌較容易理解;屈肌通常傾向變短、變緊、變成動作主導肌,將排列拉在比較屈曲的位置,進而抑制了對側伸肌系統,伸肌就變長、變弱、變鬆弛了,更加劇了姿勢的不正確。這些肌肉不平衡的模式可能是由於長期給予CNS不正常刺激後造成的影響,而不見得是肌肉本身的長度真的發生了變化
4.
交叉症候群
這些過度緊張的肌肉群造成了失衡,且容易被激活,在運動時容易出現代償,甚至成為疼痛的原因之一(某些層面上可以解釋練胸推很兇,為什麼會常常肩膀脖子痛了)。所以身為一位專業的治療師,應該去找出源頭,而不是膝蓋內側痛專門治療局部膝關節,應該去看看是不是其他代償模式造成。
此外,Janda也設計了些動靜態的評估來觀察進而推理出可能的代償模式,幫助臨床工作者能更精確發現問題所在,提供適當的干預來解決動作功能障礙的問題。
5.
診療觀點
5.1
正常化姿勢和其他外圍結構排列、發炎反應,減少因前述原因而被抑制的本體感覺錯誤輸入
5.2
重新調整肌肉張力平衡,包含: 等長後放鬆(post-isometric relaxation (PIR))以及誘發後牽張(post-facilitation
stretch (PFS)) {特殊技巧請來上課唷}
5.3
增加正確訊號傳入以促進反射性的穩定,把原來被抑制掉的正確神經回饋連結重新呼叫出來,透過次皮質路徑(包括脊髓小腦,脊髓丘腦和前庭小腦路徑),以促進自動協調運動。這技術稱為感覺動作再訓練(Sensorimotor Training (SMT)) {一樣是要來上課才會的技巧唷///>口<///}
5.4
增加這種肌肉之間協調模式的耐受度。透過低阻力、高重複次數的訓練給予正確的再刺激,並拓展到日常生活中
確定了這些模式和綜合徵,可針對特定不平衡型態進行調整、治療。癒後的真正關鍵在於居家訓練計劃(治療師不可能跟你回家,要不要考慮娶一個或嫁一個)。使用便宜的設備,例如抗力球,彈力帶和瑜珈墊及滾筒,就可以達到。
看人家治療師小鮮肉 還不心動嗎 |